石嘴山市惠农区“三个服务”清单激活社区治理新动能
“社区新阵地马上就要竣工了,以后看书、学习、搞活动就有地方了。”近日,石嘴山市惠农区园艺镇吉运社区居民张琪拉着社区党委书记洪倩倩的手难掩心中的喜悦。
这个即将投入使用的社区服务空间,是吉运社区借助社区“三个服务”清单整合资源的成果。该社区通过压缩办公空间、置换活动场地,让曾经拥挤杂乱的服务点,成为集业务办理、物业缴费、小修小补于一体的便民服务平台。从“挤着办事”到“就近成事”,这是惠农区以社区“三个服务”清单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生动写照。
今年以来,惠农区以基本公共服务、社会公益服务、便民利民服务社区“三个服务”清单为抓手,把准群众需求脉搏、织密服务网络,推动基层治理从“单向供给”向“双向奔赴”转变。惠农区各社区通过“板凳说事会”“圆桌议事会”等,邀请居民代表、共建单位、党员、退役军人等共商社区发展;社区工作者则带着“移动办公桌”蹲点单元楼,面对面倾听居民“烦恼事”,为清单制定提供精准依据。
吉运社区的蜕变并非个例。在惠农区南街街道春晖社区“家门口的健身房”里,居民正随着轻快的音乐锻炼身体。此前,该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发现,老旧小区存在健身设施不足的问题。社区党委精准“吹哨”,联合宁夏建投长城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石嘴山分公司,将闲置车棚改造成健身场所,协同辖区共建单位、企业、商户添置健身器械,并引入社会力量进行运营,让闲置车棚变成了居民“健身乐园”。
更令人称道的是,春晖社区成立了惠农区首家社区公司——惠农区暖邻家生活服务有限公司,创新推出“社群预售+门店自提”模式。每天清晨,石嘴山市惠农区兴惠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产品通过合作渠道直达社区,居民线上下单、下楼自提,社区志愿者为辖区65岁以上老人和行动不便的住户送货上门。据春晖社区党委书记刘芳介绍,惠农区暖邻家生活服务有限公司整合共建单位、商户等多元力量,构建起“市场化经营+政府性扶持+社会性支撑+公益性服务+社会监督”的“五位一体”模式,实现了“居民得便利、农户增收入”的“双赢”效果。
从健身场所更新到农副产品进社区,春晖社区的探索印证了惠农区社区“三个服务”清单的实践力量。而在北街(中街)街道公园社区、园艺镇水韵名都社区等,针对双职工家庭“托管难”的问题,惠农区联合工会整合辖区资源开设爱心托管班,丰富多彩的服务让孩子们乐在其中。“把孩子放这里很放心,我们上班也踏实!”居民代杰的话道出了家长们的心声。
这些社区“三个服务”清单的惠民实践中,离不开一套科学高效的机制运转。惠农区严格执行“需求收集—分析研判—任务分派—协同处理—过程督办—效果评估—反馈改进”七步工作流程,确保每件事都全流程闭环。由惠农区党的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序时管理机制,组织部、社会工作部等部门紧盯落实,51个责任部门(单位)公开“接哨”电话,形成乡镇(街道)、社区精准“吹哨”,部门报到的快速响应模式,推动社区“三个服务”清单落实到位。
为让服务更加精准,惠农区将40个社区分为5大类,针对“老人儿童较多型”的社区重点推进适老化改造、托管服务;针对“工矿企业较多型”的社区则聚焦环境整治、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同时,建立动态评估机制,每月抽查社区“三个服务”清单落实情况,对效果不佳的社区及时调整,确保服务质量不打折。
如今,行走在惠农区的大街小巷,处处能感受到“三个服务”清单带来的变化:春晖社区的团购点前,新鲜蔬果让邻里情谊更浓;公园社区的托管班里,孩子们的笑声清脆响亮……从“解决一件事”到“办好一类事”,从“政府端菜”到“群众点单”,惠农区正以社区“三个服务”清单为笔,在基层治理的画卷上描绘出越来越多的幸福图景,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